自律神經失調的日常保健
2024 Oct 23 醫療百問
我一直相信,透過正確的日常習慣,每個人都能享受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所以每個題目的最後,我都會盡可能找到相關的日常保健建議,希望大家能在醫療之外,從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要避免自律神經失調,有四個方法可以著手,分別是運動、飲食、作息、與正念。
方法一、運動:改變體質的根本解方
許多人都希望使用中醫藥來改變體質,如果把中醫的概念融入到生活之中,那麼飲食和運動也是改變體質不可或缺的好方法。
研究發現,運動可以產生腦內啡,這個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可帶來愉悅感,改善情緒,同時改變腦部的認知與想法,讓人面對同一件事的觀感變得不同。除了腦部之外,運動也會改善心肺功能、代謝、與肌力等,等於從頭到腳都煥然一新。
不同的人所需要的運動強度也不同。
如果是一位長期久坐、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我建議可以先從每天15分鐘的散步開始培養運動習慣,研究發現即使是低強度的運動,也會有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壽命的好處。
如果是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我會建議可以交替不同運動種類,讓你的身體得到不同運動帶來的好處。如果你從事的是有氧類型的運動,像是跑步、騎腳踏車、跳舞、游泳、爬山等,那可以加入肌力訓練作為搭配;反之亦然。有氧運動增加心肺功能,肌力訓練增加肌力與肌肉量,除了同樣的運動增加強度,不同類型的運動可以給身體不同的刺激,相輔相成,訓練可以更全面。
方法二、飲食:改變代謝與發炎體質
有句古諺說:
We are what we eat.
﹙身體是由我們吃的東西所組成的﹚
當我們都吃進一堆空有熱量沒有營養的食物時,身體便逐漸浸泡在慢性發炎狀態。
更直觀來說,飲食的內容可以決定我們的體重,不論是我們想增重或減重,調整飲食內容都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且影響深遠。
當我們想要改變發炎體質,第一步就是戒除三大地雷食物:含糖飲料、炸物、與精緻澱粉。第二步就是正確的211飲食比例:蔬菜2、蛋白質1、全穀類1。透過高纖蔬果、白肉海鮮、全穀類,可以抗氧化、抗發炎,有穩定神經的效果。
若要找特定飲食法來執行,目前有研究支持的是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研究認為這類飲食法會降低心血管疾病、憂鬱、失智等風險,可作為飲食調整的參考。
方法三、作息:關於睡眠的一些小事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大部分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很容易有睡眠障礙,因為長期壓力、求好心切、熬夜等等,導致該睡的時候睡不著,不該睡的時候又提不起勁。
如果你長期睡眠不良,那麼改善睡眠確實是個大工程。
先建立幾個重要的觀念,可以讓你的睡眠改善工程更順利:
- 累和睏是不同的:許多人躺上床卻睡不著的原因其實是分不清楚累與睏的差別。睏是幾乎無法專注、眼皮下垂快要黏起來的狀態;累則是還可以勉力集中注意力,看電視、閱讀、聽別人說話。
- 放掉你的睡眠監測裝置,回到你的身體感知:許多人都有配戴可以監控睡眠數據的手錶,從中得到自己深淺眠、夜醒次數等數據。只可惜目前的配戴裝置沒有統一的信效度可以參考,不同品牌測得的數據並不一致;即使使用嚴謹的實驗室裝置,研究也發現睡眠數據無法預測睡眠的主觀感受,也就是說,同樣一份的睡眠數據,你可能會覺得睡得很好或睡得很差。因此,放掉你的睡眠監測裝置,回到你的身體感知吧,晚上醒來不用特看現在幾點。
- 床只用來睡覺,不做其他事情,包括「設法睡覺」:當你想用一本無聊的書來讓自己睡著,代表你不是在睡覺。當你半夜醒來一時還睡不回去,就起身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吧,讓床只跟睡覺連結。做點喜歡的事,可以降低對失眠狀態的焦慮感,讓你的大腦知道醒著並不可怕,並學著放鬆下來。 漫漫長夜裡,不論是再多睡一點或做自己喜歡的事,對你來說都不會有損失,對吧?
方法四、正念:感知當下這一刻
許多的自律神經失調,來自於我們跟身體的連結不清楚,困擾於過去,又思慮著未來,對於當下自己的感知是非常薄弱的。
藉著「身體掃瞄」這個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當下的感知,重新與身體連結,可以平衡我們的自律神經。
身體掃瞄怎麼做?首先,專注在我們的呼吸,感受空氣吸進身體的感覺,以及從肺部呼出溫暖氣流的路徑,多專注幾次呼吸,在過程中,可能會有許多思緒飄進腦中,我們看到、知道,然後先放在一邊,不用批判自己不專心。接著把專注力移到腳趾頭,動一動,感受一下,慢慢移到腳掌,然後小腿、大腿、腹部,直到全身,感受身體各部位此時此刻的感覺,一呼一吸之間的彈性。
透過身體掃瞄,可以讓我們的專注力回到當下,讓紛擾、過度活化的大腦逐漸平靜下來。重點不在呼吸放鬆,在於與身體的聯結,這樣的聯結就足以開啟轉變。
先從一個小地方開始吧!
以上四個方法都有助於我們調整身心。想要改變其實不用貪多,建議你從你最有感覺或最容易執行的地方開始,從小處先作一點改變,只要持續執行,效果會越來越明顯,一段時間回頭看,整個生活就不一樣了。
邀請你一起開始,透過運動、飲食、作息與正念,找回身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