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尿酸不只會痛風,還傷腎!
2025 Aug 27 三高慢性病 腎泌尿疾病
很多人以為,高尿酸只有在痛風發作時才需要管,只要不會痛就不用理它。
但事實上,尿酸是腎臟病、心血管疾病與關節炎的「慢性殺手」。
什麼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值長期偏高:
- 男性 >7.5 mg/dl
- 女性 >6.5 mg/dl
長期高尿酸會讓尿酸沉積在關節,引發痛風;也可能沉積在腎臟,造成結石甚至慢性腎病變。它常與高血壓、糖尿病並存,加重心血管負擔。
兩個典型的病例
林先生,50 歲上班族,喜愛火鍋、海鮮配啤酒,加上常常應酬,尿酸常年都在 9 mg/dl,甚至更高;不定時會痛風發作導致關節疼痛、行走困難,就去藥房買止痛藥,完全沒有意識到高尿酸與痛風之外潛藏的問題。直到健檢發現腎功能已經降到 45 (正常應在 60 以上),他才驚覺:「原來高尿酸不只會痛風,還會傷腎!」經過中醫治療,加上調整飲食,半年內尿酸降到 6.5,痛風發作次數明顯減少,腎功能也恢復到60以上。
會痛風的病例會比較有病識感,沒有痛風的高尿酸血症,更是臨床常見的腎病隱形殺手。
陳先生,同樣50歲左右,沒有痛風發作過,只有檢查發現尿酸偏高 8.5 mg/dl,腎功能 65。雖然看起來腎功能「還算及格」,但距離理想的 90分以上仍有落差,如果忽視不管,腎功能可能會持續下降。幸好,他選擇積極治療尿酸,半年後,尿酸降到 7.0左右,腎功能也回到90以上。
這兩個例子都是典型因為高尿酸造成腎功能不佳的例子,即使沒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的健康問題,單純的高尿酸也會造成腎功能下降。積極配合中醫治療,改善飲食,才能降低尿酸,保護腎臟哦!
中醫怎麼看尿酸?
從中醫來看,高尿酸不只是身體代謝廢物太多,更是體內環境失衡的結果。
常見的證型有:
- 濕熱下注:這類族群容易反覆發作痛風,時常飲酒會導致濕熱的機率上升。
- 痰濁阻滯:飲食偏高油高糖,不喜歡運動、代謝慢的族群。
- 氣虛失運:本身消化功能比較差,容易脹氣、腹瀉,身材偏瘦弱型的族群。
依據不同的證型與體質,會使用當歸捻痛湯、四奶散、血府逐瘀湯、四君子湯等不同的方劑組合,有賴醫師的臨床診察,才能給予精準的治療。
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
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對穩定尿酸有幫助哦!
飲食方面:減少紅肉、內臟類、海鮮、酒精、與含糖飲料的攝取,就可以降低尿酸的產生。足夠的水份 (約每日2000ml) 也對尿酸的代謝有幫助,特別在運動時,因為流汗造成水份與電解質的波動,要特別補足水份,避免暫時性的高尿酸。
生活習慣方面:維持理想體重,可以協助身體正常的代謝機能。
常見迷思
最後想和大家釐清幾個常見的尿酸迷思:
- 只有男生才會尿酸偏高?
雖然痛風常見的族群是中年男性,佔約九成,但女性在停經後,發作的機率也會明顯增加。根據台灣營養與健康調查 (NAHSIT) 報告,男性的高尿酸血症盛行率約 22%,女性也有約 9.7%;痛風盛行率男性約 8.21%,女性約 2.33%。所以,女性同樣要小心高尿酸與痛風的風險。
- 痛風發作可以喝咖啡改善?
確實有研究發現,和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飲用咖啡者平均尿酸值較低。但當痛風急性發作時,那種紅腫熱痛可不是咖啡能解決的。這時候一定要及早就醫,靠藥物治療才能有效緩解,後續再搭配飲食與藥物調整,才能穩定控制尿酸。
- 沒有痛風就不用治療高尿酸?
高尿酸血症不僅可能引發急性痛風,還會增加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風險。就算沒有發作,也不能掉以輕心,及早治療、持續控制,對關節、腎臟與心臟才是最安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