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化療懶人包-4:中醫來幫忙
2023 Nov 15 癌症治療
作者: 中國附醫乳房外科鄭伃書醫師、皮膚科周宛儀醫師、中國附醫中醫內科李艾玲醫師、中山附醫謝梨君營養師、慈恩心理治療所羅紀萱臨床心理師
到底何時該看中醫?化療也可以同時服用中藥嗎?這些都是病友們常常提出的疑問,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乳癌治療中可以搭配中醫治療的四大時機吧!
1.手術前後: 少數患者在手術前就已經有疲倦虛弱的問題,此時可以先找合適的中醫師做術前的體質強化。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是因為術後傷口癒合不佳、局部腫脹疼痛、或術後體虛等不適前來就診中醫,此時的治療重點會放在培元固本以及加強修復。
2.化學治療時: 化療時常見腸胃道及毛髮皮膚相關副作用。常見的噁心嘔吐、腹脹便秘、食慾減退等問題,在中醫的治療上著重調理氣機、促進消化,使患者的腸道蠕動協調順暢,避免上逆嘔吐的問題,預防口腔炎,並有益生源的功效,增加腸道益生菌,使得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進而有提升血球數、改善疲倦感與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3.放射線治療時: 放療時常見局部皮膚乾燥脫屑,除了可以使用外用藥膏或乳液之外,因放射線的高熱所引起的燥熱問題,透過中醫的清熱解毒與滋陰涼血的治療後,可以改善咽喉腫痛、煩燥失眠等不適症狀。在食物方面可以考慮補充如木耳、鱸魚、蓮藕、荸薺等。
4.荷爾蒙治療時: 荷爾蒙治療時常常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例如潮熱、盜汗、煩燥、失眠、陰道乾澀,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常有骨頭痠痛的副作用。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這些表現常是氣陰兩虛兼夾肝鬱的證型,使用疏肝解鬱、氣陰雙調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荷爾蒙治療的副作用,研究也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西醫併治乳癌的三大好處:
1.改善副作用,生活品質好:由於西藥的不斷研究與改良,癌症的治療效果已經進步很多,許多病友的預後也大幅躍進,但治療中產生的副作用常是過程中最容易讓病友喪失信心的原因之一,除了西醫、飲食、運動、心理調適外,中醫也可以利用藥物、針灸或傷科手法來幫助病友,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讓病友能更有活力與自信地走完所有療程。
2.提升免疫力,抗癌效果佳:在癌症的治療上有扶正與袪邪兩個方面,西醫治療著重在袪邪,用手術、化療、電療等各種方式降低體內癌細胞的數量,而中醫的角色則著重在扶正,藉由調整脾胃、補益氣血等方式提升免疫力,加強身體的修復力。從大數據研究可以發現中西醫併治乳癌有增強的效果,也提供病友多一種抗癌方式可以選擇。
3.個人化治療,轉移復發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類型、使用同樣藥物的乳癌患者,仍有每個人不同的症狀要調整,這也是中醫治療細緻之處。中西醫併治乳癌除了提高抗癌效果外,也有降低後續轉移與復發風險的好處。
乳癌患者常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作為治療,但此藥的副作用是增加後續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從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可以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這類中藥中最常用的方劑是加味逍遙散,若是將含有當歸的中藥(單方或複方)或含有人參的中藥(單方或複方)獨立出來看,也同樣都有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由於中藥的開立,仰賴中醫師親自診察後針對個人的病況與體質開立適合的處方,因此不論是中藥、藥膳、中藥茶飲等相關配方,都建議患者找一位自己信任的合格中醫師依據體況作個人化的治療,若有親朋好友推薦養生產品,也可以先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適合自己的產品才考慮使用,免得花大錢卻沒有效果哦!
艾玲醫師小叮嚀:是藥三分毒,不論中西藥都需由醫師針對病況開立,對患者的健康才最有保障。
穴位是人體的寶藏,除了針灸、傷科手法治療外,也是病友們可以自行運用來調整身體的媒介。
穴位按摩的方式:穴位按摩的感覺是痠脹感,部分會帶些微痛感,建議可每次揉按30秒到一分鐘,左右交替五次,此為一個循環,可視症狀嚴重程度每日做1-3個循環。
沿經絡推按或刮痧的方式:若是用推按的手法,可以分次一小段一小段揉按,過程中可以靜心感受肌肉筋膜的張力,緊繃處可以加強多揉按幾次,肌肉會呈現痠軟放鬆的感覺,左右交替五次。若是用刮痧的方式,請選用圓潤稱手的刮痧板,在刮痧路線上先塗薄薄一層凡士林/乳液/按摩油,用輕度的力道先刮2–3次,視肌肉緊繃感來決定是否要加重力道再刮2–3次,左右各刮10次即可。若皮膚上有出痧(或疏或密或紅或紫的小血點),宜等3–4天痧點消失後,才能再次進行刮痧。
乳癌化療的手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乳癌化療常見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的副作用,首選的手部常用穴位就是「內關穴」(前臂內側中心線上,距離手腕三指幅寬處),它是三焦經的絡穴,能夠調節氣機、活血止痛,代表胸胃相關的咳嗽作喘、胸悶胸痛、胃痛嘔吐等症狀或疾病都可以由內關來治療。如果腹脹明顯又有便秘的問題,可以由手肘沿大腸經的路線往手腕推按或刮痧,有刺激腸胃蠕動的效果。
2. 化療後疲倦頭暈、血球下降:除了藥物治療與營養補充外,也可考慮按摩「合谷穴」(位於虎口的第二掌骨中點),它是大腸經的原穴,有補益中氣、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3. 皮膚紅癢:可以選用「曲池穴」(手肘彎起,肘橫紋最尾端),它是大腸經的合穴,能夠清熱涼血,改善皮膚搔癢紅熱不舒。
乳癌化療的腿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若是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特別明顯的病友,可以沿著胃經(小腿前側的肌肉)由上往下推按或刮痧,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反胃上逆的症狀。若有口腔潰瘍、胃酸逆流嚴重的病友們可以嘗試「內庭穴」(位於第二三腳趾趾間),它是胃經滎穴,可以清熱降逆,對於上火的症狀像是口乾口破、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或是皮膚紅熱癢都有一定的效果。
2. 皮膚紅癢不舒:除了上述的內庭穴以外,可以配合「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上方,股四頭肌肌肉膨起處),這個穴位可以清熱涼血,改善因血熱造成的皮膚搔癢、濕疹等問題。除了皮膚問題外,還有疼痛的病友可以搭配「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趾間),它是肝經的原穴,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廣泛使用在頭痛、乳痛、經痛等氣鬱不暢的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乳癌化療懶人包-1:妳準備好了嗎?
乳癌化療懶人包-2:化療期間的生活調適
乳癌化療懶人包-3:癌症聰明吃
乳癌化療懶人包-4:中醫來幫忙
乳癌化療懶人包-5:陪伴在心理
到底何時該看中醫?化療也可以同時服用中藥嗎?這些都是病友們常常提出的疑問,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乳癌治療中可以搭配中醫治療的四大時機吧!
1.手術前後: 少數患者在手術前就已經有疲倦虛弱的問題,此時可以先找合適的中醫師做術前的體質強化。臨床上大多數患者是因為術後傷口癒合不佳、局部腫脹疼痛、或術後體虛等不適前來就診中醫,此時的治療重點會放在培元固本以及加強修復。
2.化學治療時: 化療時常見腸胃道及毛髮皮膚相關副作用。常見的噁心嘔吐、腹脹便秘、食慾減退等問題,在中醫的治療上著重調理氣機、促進消化,使患者的腸道蠕動協調順暢,避免上逆嘔吐的問題,預防口腔炎,並有益生源的功效,增加腸道益生菌,使得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進而有提升血球數、改善疲倦感與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3.放射線治療時: 放療時常見局部皮膚乾燥脫屑,除了可以使用外用藥膏或乳液之外,因放射線的高熱所引起的燥熱問題,透過中醫的清熱解毒與滋陰涼血的治療後,可以改善咽喉腫痛、煩燥失眠等不適症狀。在食物方面可以考慮補充如木耳、鱸魚、蓮藕、荸薺等。
4.荷爾蒙治療時: 荷爾蒙治療時常常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例如潮熱、盜汗、煩燥、失眠、陰道乾澀,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常有骨頭痠痛的副作用。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這些表現常是氣陰兩虛兼夾肝鬱的證型,使用疏肝解鬱、氣陰雙調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荷爾蒙治療的副作用,研究也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西醫併治乳癌的三大好處:
1.改善副作用,生活品質好:由於西藥的不斷研究與改良,癌症的治療效果已經進步很多,許多病友的預後也大幅躍進,但治療中產生的副作用常是過程中最容易讓病友喪失信心的原因之一,除了西醫、飲食、運動、心理調適外,中醫也可以利用藥物、針灸或傷科手法來幫助病友,改善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讓病友能更有活力與自信地走完所有療程。
2.提升免疫力,抗癌效果佳:在癌症的治療上有扶正與袪邪兩個方面,西醫治療著重在袪邪,用手術、化療、電療等各種方式降低體內癌細胞的數量,而中醫的角色則著重在扶正,藉由調整脾胃、補益氣血等方式提升免疫力,加強身體的修復力。從大數據研究可以發現中西醫併治乳癌有增強的效果,也提供病友多一種抗癌方式可以選擇。
3.個人化治療,轉移復發少: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類型、使用同樣藥物的乳癌患者,仍有每個人不同的症狀要調整,這也是中醫治療細緻之處。中西醫併治乳癌除了提高抗癌效果外,也有降低後續轉移與復發風險的好處。
乳癌患者常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作為治療,但此藥的副作用是增加後續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從健保資料庫的研究可以發現,使用泰莫西芬的乳癌患者,若同時使用中藥,可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這類中藥中最常用的方劑是加味逍遙散,若是將含有當歸的中藥(單方或複方)或含有人參的中藥(單方或複方)獨立出來看,也同樣都有降低後續產生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由於中藥的開立,仰賴中醫師親自診察後針對個人的病況與體質開立適合的處方,因此不論是中藥、藥膳、中藥茶飲等相關配方,都建議患者找一位自己信任的合格中醫師依據體況作個人化的治療,若有親朋好友推薦養生產品,也可以先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適合自己的產品才考慮使用,免得花大錢卻沒有效果哦!
艾玲醫師小叮嚀:是藥三分毒,不論中西藥都需由醫師針對病況開立,對患者的健康才最有保障。
穴位是人體的寶藏,除了針灸、傷科手法治療外,也是病友們可以自行運用來調整身體的媒介。
穴位按摩的方式:穴位按摩的感覺是痠脹感,部分會帶些微痛感,建議可每次揉按30秒到一分鐘,左右交替五次,此為一個循環,可視症狀嚴重程度每日做1-3個循環。
沿經絡推按或刮痧的方式:若是用推按的手法,可以分次一小段一小段揉按,過程中可以靜心感受肌肉筋膜的張力,緊繃處可以加強多揉按幾次,肌肉會呈現痠軟放鬆的感覺,左右交替五次。若是用刮痧的方式,請選用圓潤稱手的刮痧板,在刮痧路線上先塗薄薄一層凡士林/乳液/按摩油,用輕度的力道先刮2–3次,視肌肉緊繃感來決定是否要加重力道再刮2–3次,左右各刮10次即可。若皮膚上有出痧(或疏或密或紅或紫的小血點),宜等3–4天痧點消失後,才能再次進行刮痧。
乳癌化療的手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乳癌化療常見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的副作用,首選的手部常用穴位就是「內關穴」(前臂內側中心線上,距離手腕三指幅寬處),它是三焦經的絡穴,能夠調節氣機、活血止痛,代表胸胃相關的咳嗽作喘、胸悶胸痛、胃痛嘔吐等症狀或疾病都可以由內關來治療。如果腹脹明顯又有便秘的問題,可以由手肘沿大腸經的路線往手腕推按或刮痧,有刺激腸胃蠕動的效果。
2. 化療後疲倦頭暈、血球下降:除了藥物治療與營養補充外,也可考慮按摩「合谷穴」(位於虎口的第二掌骨中點),它是大腸經的原穴,有補益中氣、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3. 皮膚紅癢:可以選用「曲池穴」(手肘彎起,肘橫紋最尾端),它是大腸經的合穴,能夠清熱涼血,改善皮膚搔癢紅熱不舒。
乳癌化療的腿部常用穴位:
1. 化療腸胃不適:若是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特別明顯的病友,可以沿著胃經(小腿前側的肌肉)由上往下推按或刮痧,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反胃上逆的症狀。若有口腔潰瘍、胃酸逆流嚴重的病友們可以嘗試「內庭穴」(位於第二三腳趾趾間),它是胃經滎穴,可以清熱降逆,對於上火的症狀像是口乾口破、胃酸逆流胸口灼熱、或是皮膚紅熱癢都有一定的效果。
2. 皮膚紅癢不舒:除了上述的內庭穴以外,可以配合「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膝蓋上方,股四頭肌肌肉膨起處),這個穴位可以清熱涼血,改善因血熱造成的皮膚搔癢、濕疹等問題。除了皮膚問題外,還有疼痛的病友可以搭配「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趾間),它是肝經的原穴,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廣泛使用在頭痛、乳痛、經痛等氣鬱不暢的疼痛症狀。
延伸閱讀:
乳癌化療懶人包-1:妳準備好了嗎?
乳癌化療懶人包-2:化療期間的生活調適
乳癌化療懶人包-3:癌症聰明吃
乳癌化療懶人包-4:中醫來幫忙
乳癌化療懶人包-5:陪伴在心理
0則留言